ICS of HZAU

【极目新闻】华中农大邓秀新院士做客央视《开讲啦》:大“橘”观规划师助秭归造就十二个“亿元村”

发布时间:2023年3月7日

“柑橘类的水果有哪些?”“屈原《橘颂》中的‘橘’指的是哪种水果?”“吃橘子人会变黄吗?”3月5日晚,央视《开讲啦》栏目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、国家现代农业(柑橘)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邓秀新院士,带领青年一同走进柑橘的奇妙世界,分享他躬身研究柑橘四十余载的传奇故事。

(图源:央视网)

“邓布利多”的魔法果园

曾让华农学生念念不忘

邓秀新院士与柑橘结缘四十余年,本科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时,他种下的第一棵果树就是柑橘树。

屈原在《橘颂》中曾写到“后皇嘉树,橘徕服兮”。这个“橘”是指的哪种水果?邓秀新院士介绍,柚子和橘子都是非常古老的水果,据历史记载汉朝就有。橘子和柚子杂交,产生酸橙,酸橙再跟橘子杂交以后得到甜橙,甜橙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橙子都是从中国走出去的,据记载,最早可追溯到明朝,经过500多年绕了大半个地球的漂流,在1921年“学成归国”。而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,所以应该是吃过橘子或柚子的。

邓院士介绍,华农的柑橘实验地非常大,其中有一片核心部分叫做种质圃,收集了来自全世界的几百个栽培柑橘品种。华农的同学们常常戏称邓院士是“邓布利多”校长(邓秀新院士曾担任过华中农业大学校长),他的橘园是一个魔法世界,栽培的柑橘光彩照人,至今他们仍怀念称“没摘过邓校长的橘子,就不算圆满的大学生活”。

邓院士表示:“客观来讲,在我们那儿读这个专业的,我觉得最大的优势就是跟实验地很近,跟生产很近。我觉得无论是我们做农业的也好,还是别的学科或专业,你一定要跟你的主战场结合紧。”

大“橘”观规划师

帮助秭归造就十二个亿元村

秭归,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,作为三峡大坝库首第一县,因为这个独特的峡江气候,造就了秭归一年四季有鲜橙。

在节目现场,来自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的“新农人”颜勇介绍说,2008年秭归遭遇雪灾时,一车脐橙售价不足6000元,甚至不够人工成本。邓院士灾后来到当地进行指导,建议调整产业结构,按照不同地区、不同海拔种植不同品种的橙子。面对果农们半信半疑的态度,邓院士坚持进行高品质的改良,并与团队出钱包下来两亩地,用科研费给果农们打样,事实证明第二年确实丰收并热销。

“我是1993年开始慢慢接触秭归县的,当时我们在2000年前后就告诉他们,赣南会建一条柑橘产业带,品种跟秭归县一模一样,由于秭归积温比赣南地区低三百度,虽然同期上市颜色差不多,但是人家糖度会高一到两度,所以秭归脐橙并没有竞争力。”邓院士说,当时有个最大的疑惑:如果这个地方冻害来了怎么办?所以2008年的雪灾客观促成了品改。“在冻害第二天和第三天,我们就到不同的高度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看,发现海拔350米以下的脐橙青枝绿叶,一点问题都没有,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。产业结构调整后,目前的秭归县不存在卖不出去的脐橙,去年就有了十二个‘亿元村’。”

邓院士还热情地描述秭归现在的场景:“一树脐橙红到春,两岸都是橘子香。”

中国柑橘实现四季供果

把种子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

1997年,自改革开放以后,国内第一次出现了农产品卖不出去的现象,那一年很多柑橘挂在树上没人要。为什么当时会有柑橘过剩?邓院士发现,原因就是所有的果子都集中在九月底到次年二月份上市。而现如今,柑橘已经实现四季上市,早的从七月份,晚的到次年六月份,基本实现周年上市。

“三峡库区的修建,形成了一个大水体,这个大水体保证了我们的柑橘在海拔350米以下不出现霜冻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天然环境。从2008年冻害以后,我们从秭归沿江而上,一直到宜宾,几百公里的范围都在布局我们的晚熟柑橘品种。因此,今天中国的柑橘从栽培、品种,再到采后适当的储藏,就能够实现四季供果。”邓院士表示,产业的问题实际上是研究的动力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要对气候、海拔、品种特性等有足够的了解,才能指导好产地布局。目前,我国柑橘的商业生产一万亩以上种植面积的品种就达89个。“因此,现在走到超市,无论什么时候,你能买到的柑橘品种至少有四个,与别的水果相比,多样性特别好。”邓院士说。

据介绍,中国有关无籽柑橘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明朝,之后日本从中国引进了一些品种,杂交出了今天的温州蜜橘——第一个大面积商业种植的无籽柑橘品种。此后,日本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:只要是用了温州蜜橘的细胞质,基本上后代都无籽。邓院士因此深受启发:通过细胞工程,能不能将细胞质和有籽的品种的细胞核融合?

“到今天我们学校培养的华柚2号,就把柚的种子全部改掉了,沙田柚也没籽了。目前也正在把一些品种变成无籽的。我们走了一条生物技术和常规手段相结合的育种道路,把这个柑橘的种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。”邓院士说。

经历逆境方可出“彩”

柑橘与人生同理

“我们曾经做过研究,切一盘水果,红的、黄的、绿的,不告诉消费者是什么水果,结果消费者第一个拿的全是红色的。所以,我就开玩笑说,喜欢艳丽的颜色是所有人的本性。”邓院士研究调查后发现,一些早熟的品种,如夏橙会反青,消费者看到后会认为还没有成熟,实际上这是类胡萝卜素的转化。如今,在掌握了这些原理后,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将颜色回到转色前的状态。

此外,邓院士通过研究发现,颜色越好看的品种,往往都是受到了某种逆境的刺激,没有这个逆境,它的颜色不会这么鲜艳。比如青藏高原、西北等地的花特别艳丽,就是因为受到的紫外线更强。

邓院士现场分享说:“顺境一般容易形成产量,逆境容易促成品质。生物是这样,水果是这样,我们人的一生何尝不是这样?所以我有时候跟大家共勉,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,坚持一下,继续奋斗,可能明天就出彩了。”

极目新闻记者:邹浩

实习生:乔梦涵

相关链接:http://jms.ctdsb.net/jmythshare/#/news_detail?contentType=5&contentId=1682829&cId=0&tencentShare=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