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S of HZAU

【中国科学报】微创新给橘乡带来大机遇

发布时间:2015年11月17日

几经辗转,我们到达宜都市高坝洲镇时,已是下午4点。此时正是11月初,斜阳洒向种满橘树的山头,到处是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。

“今年的行情好,价格比去年翻了一番。”我们爬上一座山头,整个橘园尽收眼底。刘继红指着对面铺满白色薄膜的山头说,这就是此行考察的主题:柑橘地表覆膜控水增糖技术的应用。

今年44岁的刘继红是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,现任湖北省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负责人。

随行的4名研究生拿出准备好的仪器和设备,对同一个山头覆膜和没有覆膜的柑橘含糖量进行对比测试。

刘继红告诉记者,柑橘地表覆膜栽培技术,实际上是人工模拟出一种干旱的逆境,激活胁迫信号传导途径,提高糖代谢相关酶活性,从而促进糖合成,增加它的含糖度,达到提升品质的目的。

“由于白色的薄膜可以反射日光,柑橘着色也更均匀。” 宜都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蔡永喜补充说,传统栽培方式下,柑橘底部是淡黄色,覆膜栽培之后,柑橘底部和表面其他部位一样是橘红色,卖相更好了。

蔡永喜给记者算了笔账,虽然每亩地覆膜会增加成本300元,但是由于柑橘品质提升后,每公斤售价比普通果品至少高出2元,按亩产3000公斤计算,亩均增收保守估计在5000元左右。目前,该技术已经深受当地果农的欢迎。

学生将测试数据结果告诉我们,同一个山头上,没有覆膜的柑橘含糖度平均在10至11之间,覆膜后的柑橘含糖度平均在12至13之间,最高甚至达到15。

宜都地处鄂西南,位于长江和清江交汇处,曾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“中国柑橘之乡”。 2014年,宜都柑橘迎来大丰收,但是受市场供过于求影响,收购价太低,多数果农宁愿柑橘烂在地里,也不愿赔上人工去采摘。

“柑橘产量并非越多越好。”刘继红介绍说,结合韩国、日本等国家精品果园的经验,湖北柑橘产业的发展方向,还是应该重点放在品质提升上。

在高坝洲镇宜都市柑橘示范场,一项名为隔年交替结果的技术引起了记者的兴趣。刘继红解释说,通过人为控制,可以让不同山头的柑橘树隔年交替结果,采用该技术后,柑橘形态比较扁平,大小更均匀,品质和产量都有明显提升。

据果园负责人陈杰介绍,通过建设绿色无公害精品果园,他们打造的“绿老大”柑橘品牌深受市场青睐,今年最高价格卖到每公斤8元钱,是普通柑橘的三倍左右。

随着宜都市启动建设柑橘国家农业公园,高坝洲镇的柑橘产业将迎来一场新的机遇。宜都市柑橘国家农业公园建设方案涵盖红花套、高坝洲两个乡镇共计6万亩柑橘种植面积,将发挥全国唯一的“柑橘优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”的技术创新优势,打造丘陵地区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,实现“村村美如画卷”的目标。

而根据最新评估显示,“宜都蜜柑”位列全国地理商标产品第64位,品牌价值已经达到19.7亿元。

2015年9月,湖北省农业厅启动了依托科研院校开展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,其中关于柑橘产业的试点项目落户宜都。该项目由湖北省农科院和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牵头,除了覆膜增糖、交替结果技术之外,还将推广密植郁闭果园改造、果园地力提升、完熟采收、大实蝇绿色防控等一系列新技术。

《中国科学报》 (2015-11-16 第4版 综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