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S of HZAU
|
【人民日报】华中农大邓秀新团队探索柑橘科技精准扶贫新模式发布时间:2016年6月5日
一年四季吃鲜橙,这在几年前,很难想象。为了避免柑橘集中上市造成的卖难问题,也让人们随时都能吃到国产鲜柑橘,华中农业大学邓秀新院士团队经过不懈努力,大大延长了柑橘的供果期,实现了一树柑橘红全年的梦想,并探索出柑橘科技精准扶贫的新模式。 破解甜橙基因“密码”,助力贫困地区脱贫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,也是我国南方第一大水果,2014年产量3492万吨,占我国水果总产量的21%。柑橘往往生长在山区和贫困地区,也因此成为扶贫的主导产业。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,柑橘产业一度成为三峡库区移民就地安置的支柱产业。但由于当时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深,一些产区盲目发展,导致建园标准低下、品种结构不优、成熟期过于集中、良种率不高,柑橘产业整体效益低。 面对我国柑橘品质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,邓秀新带领团队冲了上去。华中农业大学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柑橘,1987年独立培养出了新中国第一位专门从事柑橘研究的果树学博士——邓秀新。之后,邓秀新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品种,而是覆盖了整个产业链条,从品种培育到选种,再到产后处理、市场营销,全面支持整个柑橘产业体系。 “以前一到秋天,我们这里的柑橘集中上市时,根本卖不上价。这几年在柑橘体系专家的指导下,我们村910多户全种柑橘,主打红肉脐橙和冷晚脐橙,错峰销售,不愁卖,去年全村人均收入2万元!”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邓家坡村村支书何明国说。 2012年11月26日,由邓秀新和阮一骏共同带领团队完成的甜橙基因组图谱研究成果,在《自然—遗传学》杂志在线发表,如同打开了甜橙生命活动的“黑匣子”,破解了甜橙基因“密码”。甜橙基因图谱是中国自主完成的首个果树作物基因组序列图谱,也是世界上第一例芸香科植物基因组图谱。在此后研究中,团队有意识地锁定甜橙农艺性状,有利于培养出更好、更健康的品种。 多年来,邓秀新带领课题组先后选育了“华柑2号”“早红”等新品种,引进筛选了“纽荷尔脐橙”“红肉脐橙”“伦晚脐橙”等品种,这些品种有效改善了品质,加速了我国柑橘品种的更新换代,为加快江西赣南、三峡库区等柑橘优势产业带建设做出了贡献。 农业科技的研究成果,最终要靠大地来检验 邓秀新常说,农业科技的研究成果,最终要靠大地来检验。为此,他身先士卒,主导完成了国家柑橘产业带整体规划,参与了多个优势柑橘产区的建设。 最大的变化发生在革命老区江西赣州。从引种培育到规划发展、规模发展,再到今天的产业化大发展,赣州柑橘产业的每一次升级,都凝聚了邓秀新和同事们的心血与智慧。20多年来,邓秀新和团队前后近40次踏上赣州这片红色的土地。 近年来,劳动力加速转向城市,给赣南脐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。2003年,15元在赣州就能请到一个帮工,到2011年则需要200元。针对这一变化,邓秀新带领现代农业柑橘产业体系的专家,推广肥水一体化、省力化和机械化等技术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。 如今,赣南脐橙名满天下。2015年,赣州脐橙种植面积已达到158万亩,果农人均收入5000元。让邓秀新印象最深的是,前几年他去赣南给农民讲课,很多人骑自行车来听课,再往后是骑摩托车来听课,现在,不少人是开小车来听课。 邓秀新总是在思考:全国3000多万亩柑橘,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?他的团队,仍在为柑橘产业富民增收而不懈努力。 来源:人民日报 (见习编辑:王琛) |